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 樊兴国

    信息发布者:佳人有信
    2018-07-08 12:59:52    来源:高箐村樊氏   转载

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X


    太史祖樊垣画像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宣威板桥樊姓族谱续编和建太史祖碑功臣人员
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 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
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1991年续编宣威板桥樊姓族谱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宣威板桥樊姓文物照片:进士樊毓封、樊振壎、樊经德、樊凤诰 牌匾(宣威县志无记载,无法考证。小小乡村,出那么多樊姓进士,不知是否属实)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樊能修,1950年被评为民兵英雄,收到落款毛泽东的邀请函,受到毛主席接见参加群英会。樊能修后任云南省寻甸县武装部长。
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樊彩川修家谱序节选
    樊垣太史祖来滇前后考   樊兴国
    太史祖来滇节选
    一、太史祖来滇官职考
    从上面史料来看, 樊垣太史祖来滇之前是何职位?明洪武年间是何职位?1991年编的宣威板桥樊姓族谱序中虽有记载,但说明不清,和所提供史料有矛盾之处,有待族人和有识之士进一步考证。 今笔者略作说明,以供参考。
    洪武,朱元璋年号,即1368一一1399年间。建文4年5月(约公元1403年),燕王起兵围南京,建文帝僧服由水西门逃出,垣祖举家(全家)保建文帝南僭(僭,超越本位。按职责来说,保建文帝不是垣祖本职。但当时形势危急,只能担当如此重任)。
    《太始祖来滇》记载,文不知出处,亦不知是否真实:
    太始祖樊垣,明洪武时官至兵部左侍郎(三品官,管理官吏任免,大概相当于现在中央组织部副部长,正部级)。建文帝任太始祖为平越军蜀路游击指挥使(三品,将军级别)。
    樊彩川修家谱序也说垣祖”明时任兵部侍郎”。
    1991年樊姓族谱认为垣祖明洪武时'职不甚大',保驾途中才受职左侍郎。笔者认为是误笔。樊彩川修家谱序言“垣祖明时任兵部侍郎”,《太史祖来滇》也认为垣祖明洪武官至兵部左侍郎,便是证明。兵部侍郎有左右之分,兵部左侍郎略高于右侍郎。
    樊彩川修家谱序写于同治七年,即1868年。樊振藻,字彩川,道光甲辰科举人,京试副榜,后聘为宣威书院讲席。这是目前最早较全面的垣祖支谱序,因此所言也最具权威性。遗憾的是,太史祖不过一个三品官,明史没记载,找不到相关证据。
    不过,可以大体认定:樊垣太史祖在明洪武年间,应是兵部侍郎或者是兵部左侍郎一类官职。
    二、樊彩川修家谱序主要內容:
    彩川祖博学多才,所修谱序是目前最早较全面的垣祖支谱序,因此所言也最具权威。
    彩川先祖说:我樊家本是金陵大族,到明朝时,太始祖保建文帝,带着5个儿子来云南。大儿子樊仁留在四川岳口,二儿子樊化留在重庆,三儿子樊仪留在贵州毕节,四儿子樊健留云南寻甸,五儿子樊倬留旧沾益龙山铺,即今之宣威板桥。樊倬就是我始祖,隐姓为毛,从明成祖以后200多年,都不敢参加科举考试。识字读书的少,年代长了,竟然不知道自己祖上是从哪儿来的。错误地认为樊毛二姓是一家,以致互不通婚。我深入考查过毛姓籍贯,与我樊姓不同。
    我听说太始祖葬在南山犀牛塘,预先刻了个小石碑,碑上刻了逃难的经历。掩埋在坟地里。后辈人挖出小石碑,只看出贵州毕节那支樊姓来历,我倬祖支系反弄不清楚。为什么?先前是害怕被追捕追杀,隐姓埋名,后代人渐渐忘了先祖来历。有人认为始祖樊倬的墓在祖坟第一吉穴的南边,但靠南边平旷一片,找不到始祖墓。只能把太始祖墓当始祖墓祭祀。听人说,樊姓家谱在长子樊仁所在的四川。有次樊连达去四川做生意,四川樊姓长子仁的后代接待他,带他去祠堂介绍樊姓来龙去脉。他不识字,看不來听不懂。人家问他我们宣威板挢先祖从何而来,为何而来,他一概不知。
    樊姓以上党(山西东南古地名)为大姓,周之初,殷(商代后期)民族在鲁(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),东周时,有食釆于樊者,所谓阳樊温原也。樊姓在周朝做大官,是旺族,在江右(长江中下游一带),后代迁移到北方。我们这支谱系出自于周姖,从中山甫封于樊子姓,因以樊为氏,源远未分其江右、南康一支,从五代前迁往金陵(今南京),即今之江宁府上元县,世居竹子巷村,葬狮子摇玲山祖茔。
    我们始祖(二世)讳倬,字云阶,妣聶太君,生朝祖,华祖(三世),且编入铺军(州县军队)。在铺军辛苦劳累,华祖逃往省城鹦鹉山(昆明金殿名胜区又名太和宫,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,俗名鹦鹉山)创家立业。朝祖留在宣威板挢,在铺军打杂。直到明清之交,希(六世)字辈则率蠖屈虬(退隐,等待时机),直到士杰(七世)祖入大定府(贵州大定府官办学校)读书,补廪饩出(国家补贴伙食生活费),为康熙41年岁贡以后,在宣威板挢的倬祖后代才参加科举考试,科名始显(读书做官功成名就)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